南方日報訊 (記者/馬喜生 實習生/李寶兒 通訊員/鄧兆行 高芸)今年元旦前夕,海珠區北山小學操場上坐著544名師生,人手一把梳琴,隨架子鼓、鋼片琴、電子琴和豎笛的伴奏,一曲溫馨的《歌聲與微笑》徐徐響起。這所位於侖頭路北山村的小學,有超過2/3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在新年來臨時以一場文藝匯演證明鄉村小學也有文藝“春天”。
  鄉村小學獲得兩項梳琴專利
  北山小學的音樂老師陳珊珊告訴記者,這次文藝匯演並沒有刻意花太多時間在排練上,因為演出的內容,學生平時在音樂課和校內興趣班上一直都有練習。
  記者看到,在一間三十多平米的音樂室內,擺放了五十餘張凳子,這些凳子中間掏空,可作音箱用,講臺旁還擺放著一架鋼琴、兩架鋼片琴和架子鼓等打擊樂器,學生平時就在這間教室里進行樂器類、聲樂類課程的學習。一旁的陳列櫃中,擺放著近20把形態各異的梳琴。
  陳珊珊介紹,這些梳琴是自2002年梳琴申請專利以來結合在北山小學的教學情況不斷作改進的成品,“這十多年中,我們教學與研發相結合,目前已獲得了雙排梳琴和低音梳琴兩項專利”。
  “梳琴在音樂普及教育方面的效果特別好,它的設計就像是一架‘微型鋼琴’,兩排梳齒分別可以演奏出全音和半音,相當於鋼琴鍵盤上的白鍵和黑鍵,這樣的設計使音樂教學更直觀。”陳珊珊說。梳琴廉價且便攜,普通琴用塑料製成,好一點的用不鏽鋼或者銅製作,塑料製作的梳琴價格在30元/把左右,大大減輕了學生學習樂器的經濟負擔。
  由於梳琴不是吹奏樂器,因為衛生問題不能多人循環使用,於是學校買了一批梳琴,在課室里每張椅子下都放一把,保證每個學生都有琴練。
  人人能彈梳琴藝術素養起“質變”
  據悉,北山小學目前全校500多名學生,其中三百多名是非廣州市戶籍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超過該校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二。“大部分家長都忙於生計而缺乏時間關心孩子的成長,整體教學質量不高,素質教育更難以進行。”校長伍照恩如是回憶8年前他接任北山小學校長時的情形。
  但十多年來,北山小學在素質教育上不斷做出突破性的嘗試。2003年,在申請梳琴專利後的一年內,把梳琴引入到北山小學的音樂課堂中,由音樂老師編製專門的梳琴教材,設計課程,組建了廣州市內唯一的梳琴樂隊。2012年,在廣州市文化館的協助下,成為廣州市兩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藝術公益培訓基地”之一,設立了合唱、美術、語言藝術班、舞蹈和軟筆書法等興趣班。
  如今,“梳琴”成為該小學的一張響噹噹名片。從原來全校只有十來個孩子會演奏到全校師生都能奏,學校學生的藝術素養也逐漸發生了“質變”。
  近幾年,學校梳琴隊參加了各類比賽,在一次粵、港、澳三地音樂研討會中的表演更是讓與會的三地嘉賓折服。此外,學校男、女子排球隊參加廣州市中小學生排球比賽,已經實現了男、女子小學組七連冠。
  伍照恩說,外來務工家庭對音樂教育普遍不重視,導致鄉村小學學生欣賞高雅藝術和接觸藝術的機會比居住在市區中心的孩子要少。正因如此,北山小學才堅持了“梳琴”這一項目十年。  (原標題:山村小學也文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w08awkmk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